
學生紙板搭建紀念展廳結構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
(重慶晨網記者 王鑫 5月16日17:58報道)16日,第三屆重慶大學“紙板建構季”活動在該校B區舉行,重大建筑城規學院的大一學生和來自重慶一中等5所中學的學生一起,進行了近8個小時的組裝,搭建成32個風格各異的建筑設計作品。
學生從防空洞、歷史圖片獲靈感
“我們最擔心的就是中途會下雨,好在出太陽了。”16日下午2點多,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大一學生夏天說。
在第三屆重慶大學“紙板建構季”活動現場,記者看到,200余名學生化身 “建筑工人”,他們使用紙板、竹篾、木條等建筑材料,通過膠帶、圖釘、麻繩等黏合固定工具,緊張地進行著“施工”。
夏天指著一座長3米、寬2.5米、高2.5米,可容納8名成人的不規則建筑模型——“斷臂殘垣”說:“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,馬上又要到6?5?重慶大轟炸紀念日,銘記戰火帶來的災難和重慶人民在抗戰中的不屈精神,是我們的作品表達的設計理念。”
“斷臂殘垣”由200個60厘米長的紙質三角錐構成,錯落有致。他們的作品造型靈感來源與重慶大轟炸的歷史圖片,城市被破壞,滿街斷臂殘垣;錯落有致的三角錐組合,則是寓意著重慶人民在災難中頑強不屈。
現場作品中,還有學生從防空洞獲得靈感,用竹篾打造的“隧”作品。“隧”的外形 “兩頭大、中間小”。其設計者之一高秀幹介紹,“隧”通過洞體形態的外化、扭曲,重塑了防空洞復雜的空間結構。而“洞內”竹片內壁熏制后的灼痕就如同轟炸機留在被毀建筑上的斑駁焦土,也是寓意大轟炸罹難者的絕望痛苦。吉悅說,竹條設計消除封閉空間的壓迫感,打開了幽閉空間,光影通透,寓意著殘酷戰爭背后,重慶人民依舊滿懷期待,這片永遠熱土生機勃勃。
天氣晴好今日繼續展出
據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建筑系副主任閆波介紹,重慶大學“紙板建構季”活動今年已是三屆,學院210余名大一學生和來自重慶一中等5所中學的高一學生同場競技。
“今年是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,我們讓學生以此為主題,設計出巧妙的展廳結構。”閆波表示,跟前兩屆相比,今年新增了竹構組和木構組。因為是首次嘗試,這兩組建構的模型與實物的比例為1:2。
本次活動,每個組要在8個小時內組裝好作品,使用材料不能超過學院提供的總量。例如,紙構組使用的材料為每塊重2.1公斤的硬紙板,每個組使用的紙板不能超過60塊。
閆波說,學院希望借此活動培養學生的設計理念和動手操作能力。如果今天不下雨,學生的作品將繼續在B區入口處展出。